我不是醫生。
但自認身為病人的我,總是在自己的幻想之下,覺得自己可能生病了
不是很嚴重的病,但又必須看醫生,只是醫生也不會告訴你病因
就給你幾粒維他命當作安慰劑,看情況會不會好轉。
我想我得了叫做由新環境預期心裡不適應症連帶引發的開學恐慌症。
自從我不得不面對即將開學的這個事實以後
我感到對於新環境的恐慌
雖然那間學校去了好幾遍,但我從來沒想過在那裡待著
上次住在那裡的宿舎,已經是六年前升高二暑假的廣電營了
而巧的是,那時候,剛好住在剛完成的新研究生宿舎(也就是我將搬進去的地方)
只是,那時候,不用去找東西吃,只要時間到,就會有人招呼,並且把東西准備好給我們享用
但如今,卻不是那麼一回事。
那時候,上山下山只是為了回睡覺的地方喊著累
現在卻可能因為上課下課,作運動,或是等等活動讓我忙著爬上爬下。
這些煩惱,可能來自於感染了新環境預期心裡不適應症,發病的症狀
嚴重者,可能會產生嚴重憂鬱甚至拒絕出門所導致退學的後果
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,除了立即就醫以外,
患者家人與朋友必須多以行動上的支持,鼓勵患者多多出門,
陪同患者適應新環境,並且建立起患者對於面對新環境的支持系統
例如,對於面對生活起居的方式,提供最簡單的解決方案,不要讓患者連買牙膏都感到困擾
再者,提供新環境附近的生活圈圖說,以色塊及直線配上簡單說明,表示各地方的用途及說明
不要讓患者大腦過度思考,引發焦慮神經緊張,導致病情加重。
除了上述方式可以幫助新環境預期心裡不適應症的患者以外,
最重要的還是,增加患者個人的實際人際交往關系(Physic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, PIRs),
並且多補充可以幫助患者增加自我信心的心靈雞湯
如此,減低患者宅度,才可幫助患者早日從新環境預期心裡不適應症的陰霾中走出
重拾對生命的熱情與盼望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自以為可以上uncyclopedia 文章內容的終止線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說實在話,我還真得有那麼一點點怕新環境
因為那個新地方,物價高,樣樣東西的C/P值卻低得要命(除了我已經習慣的連鎖商店內的商品)
同樣是90元的小火鍋,我倒還比較喜歡彰化神鼎的鯛魚鍋,料多實在
(三媽也是彰化發跡的,不過最近品質也差了)
但是呢,還是要向前看(不然我就別念了)
打起精神來,努力加油
衝著水木跟阿彭說得,看能不能兩年或兩年半畢業。
千言萬語化歸一句,請加油~
- Sep 11 Tue 2007 19:27
開學恐慌症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